- 四摄法 → 四攝法
- ﹝出法界次第﹞ 此四通言攝者, 攝即攝受也。 謂菩薩欲化導眾生, 必須以此四法攝受, 使其依附, 然後導以大乘正道。 故維摩經云: 先以欲鉤牽, 後令入佛智。 是也。 (菩薩,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 華言覺有情。 ) 〔一、 布施攝〕, 謂菩薩以財、 法二種布施攝眾生也。 若眾生樂財, 即以財施攝之; 若眾生樂法, 即以法施攝之。 眾生既蒙二施利益, 因是生親愛心, 依附受道, 得住真理, 故名布施攝。 〔二、 愛語攝〕, 謂菩薩隨順眾生根性, 善言慰喻, 則一切眾生樂聞善言, 因是生親愛心, 依附受道, 得住真理, 故名愛語攝。 〔三、 利行攝〕, 謂菩薩起身口意善行, 利益一切眾生, 因是生親愛心, 依附受道, 得住真理, 故名利行攝。 〔四、 同事攝〕, 謂菩薩以法眼明見眾生根性, 隨其所樂, 即分形示現, 同其所作, 使其各霑利益, 因是生親愛心, 依附受道, 得住真理, 故名同事攝。
* * *布施攝、 愛語攝、 利行攝、 同事攝。 布施攝是對於錢財心重的人, 用財施, 對於求知心重的人, 用法施, 使雙方情誼逐漸深厚, 而達到我度化對方的目的; 愛語攝是隨著眾生的根性, 以溫和慈愛的言語相對, 令他生歡喜心, 感到我和藹可親而與我接近, 以達到我度化對方的目的; 利行攝是修菩薩道者, 以身口意諸行皆有利於人, 以損己利人的行為, 感化眾生共修佛道, 以達到我度人的目的; 同事攝是修菩薩道者, 要深入社會各階層中, 與各行各業的人相接近, 做其朋友, 與其同事, 在契機契緣的情況下, 而度化之。 菩薩濟度眾生, 必須先行此四攝法, 使眾生愛我敬我信我, 然後方能聽我勸導, 修行佛道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